产品组装来源
18世纪末期,产品批量增大,加工质量提高,于是出现了互换性装配。例如1789年,美国E.惠特尼制造1万支具有可以互换零件的,依靠专门工夹具使不熟练的孩童也能从事装配工作,工时大为缩短。19世纪初至中叶,互换性装配逐步推广到时钟、纺织机械和缝纫机等产品。在互换性装配发展的同时,还发展了装配流水作业,至20世纪初出现了较完善的汽车装配线。以后,进一步发展了自动化装配(见机械装配自动化)。
产品组装的环境
为保证机械产品的装配质量,有时要求装配场所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如装配高精度轴承或高精度机床(如坐标镗床、螺纹磨床等)的环境温度必须保持20±1℃恒温;对于装配精度要求稍低的产品,装配环境温度要求可相应降低,如按季节变化规定为:夏季23±1℃,冬季17±1℃,既可保证装配精度,又可节约能源。装配环境湿度一般要求为45~65%。
产品组装分组选配的要求
1)采用分组法装配能使两相配件的尺寸分布曲线具有完全相同的对称分布曲线,如果尺寸分布曲线不相同或不对称,则将造成各组相配零件数不等而不能完全配套,造成浪费。
2)采用分组法装配时,零件的分组数不宜太多,否则会因零件测量、分类、保管、运输工作量的增大而使生产组织工作变得相当复杂。
零件的制造精度不高,但却可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组内零件可以互换,装配速率高。不足之处是:增加了零件测量、分组、存贮、运输的工作量。分组装配法适用于在大批大量生产中装配那些组成环数少而装配精度又要求特别高的机器结构。
您好,欢迎莅临北京中航永兴,欢迎咨询...
![]() 触屏版二维码 |